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缅甸琥珀中发现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揭示发光甲虫的早期演化!

缅甸琥珀中发现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揭示发光甲虫的早期演化

时间:2025-05-04 12:08:29 来源:无妄之灾网 作者:知识 阅读:300次
缅甸琥珀中发现叩甲总科的缅甸新科:白垩光萤科 揭示发光甲虫的早期演化
缅甸琥珀中发现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揭示发光甲虫的早期演化
缅甸琥珀中发现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揭示发光甲虫的早期演化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EurekAlert!:生物发光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生物中。在陆生动物中,琥珀能进行生物发光的中发早期物种大多数都属于鞘翅目昆虫(俗称甲虫),而其中又以叩甲总科(萤火虫及其近亲)的现叩新科物种最多。大部分发光的甲总叩甲总科的物种都属于“萤类”(lampyroid),包括萤科(Lampyridae)、科的科揭光萤科(Phengodidae)、白垩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光萤光甲以及一个于2020年新建立的演化华光叩甲科(Sinopyrophoridae)。在这一分支中,缅甸除最基部的琥珀华光叩甲科外,萤科、中发早期光萤科与雌光萤科的现叩新科身体均较为柔软,部分类群的甲总雌性还具有幼态持续现象,这使得这一类群的科的科揭物种很难保存为化石。除萤科于白垩纪缅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层中有化石记录外,其他类群此前尚没有化石被正式报道。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助理李言达、蔡晨阳副研究员等人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及国内中山大学的同行合作,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个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Cretophengodidae)。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1月20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研究人员在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约1亿年前)中发现了一枚保存较完好的阿扎白垩光萤(Cretophengodes azari Li, Kundrata, Tihelka & Cai, 2021)雄性标本。白垩光萤的触角具12节,呈双栉状,与现生的光萤科相似。然而白垩光萤的前胸腹板较发达,鞘翅完全覆盖腹部,腹部可见腹板6节,与光萤科及近缘的雌光萤科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可能属于光萤科+雌光萤科进化枝的基干类群。
白垩光萤的第1–3节可见腹板上具有一个浅色明亮区域,这可解释为它的发光器官,其位置与雌光萤科中的一些物种十分相似。这一发现表明发光的萤类进化枝至少在白垩纪中期就已经发生了多样化。在白垩纪,包括蚂蚁、青蛙、早期鸟类在内的软躯体叩甲的潜在捕食者发生了快速分化。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中的发光器官或许与抵御这些捕食者有关。
白垩光萤的发现也为这一类群的软躯体化及生物地理提供了新的见解。华光叩甲科昆虫的身体完全硬化,而萤类进化枝中的其余类群身体都发生了强烈的软化。白垩光萤的身体介于二者之间,处于中间过渡状态,填补了这一演化上的缺环。
本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南京古生物所方艳高级工程师提供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支持,画师杨定华绘制了复原图。
论文信息:Yan-Da Li, Robin Kundrata, Erik Tihelka, Zhenhua Liu, Diying Huang, Chenyang Cai* (2021) Cretophengodidae, a new Cretaceous beetle family sheds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bioluminescenc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202730. Doi:10.1098/rspb.2020.2730.
相关链接:http://dx.doi.org//10.1098/rspb.2020.2730
相关报道:科学家发现萤火虫的远亲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网: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古代发光昆虫和现代萤火虫之间“缺失的一环“——一只被完好保存在琥珀中的1亿年前的甲虫。研究结果发布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杂志上。
从历史上看,虽然生物多种多样,但甲虫生物发光的进化过程迄今未被研究透彻,因此,中国、英国和捷克科学家发现一只保存完好的白垩纪发光甲虫是一个重大古生物学事件。研究者们认为,这只雄性昆虫腹部存在一个发光器官,科学家取名为Cretophengodes azar,这说明1亿年前的甲虫就已经会发光。研究者推测,甲虫最初进化出发光功能,是作为一种防卫机制,用来吓唬掠食者。
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叩甲科昆虫专家罗宾·昆德拉塔解释说:“该昆虫化石表明,白垩纪时期,成年昆虫将发光功能作为武器。与此同时,发光功能还起其他作用,比如寻找同伴。“
有意思的是,现代萤火虫的雌虫和雄虫外观和大小差异很大,红萤科昆虫Platerodrilus也是如此,无翅膀的雌性红萤又称为三叶虫。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无期掉路》幽整风暴两周年主题活动本日开启!
  • 只狼剑圣苇名一心(最终BOSS)怎么打 只狼影逝二度剑圣苇名一心(最终BOSS)打法攻略
  • 《最终幻想7:重生》高声嘶吼获得方法
  • 黎明觉醒水管工人藏宝图位置攻略
  • 《迪托之剑》上市预告片预览 轮回故事自由度高
  • 动作RPG《传奇重装步兵:阿拉克涅的考验》上架Steam
  • 《跑跑卡丁车》开年彩虹周 福利享不停
  • 天下手游12技能召唤兽合成 召唤兽合成及升星攻[图]
推荐内容
  • 小熊你长大了吗的故事
  • 叮嗒出行自行车怎么定位 叮嗒出行定位方法
  • DNF2019五一劳动节礼包称号属性怎么样 DNFRe:从零礼包称号属性一览
  • 视频动态壁纸app有哪些 视频动态壁纸软件推荐
  • IP解码,以游破界
  • 只狼哼将之降灵怎么得 只狼影逝二度哼将之降灵获得方法